↑ 收起筛选 ↑

试题详情

  38.人均国内生产总值(人均GDP)是衡量一国(或地区)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。阅读下列材料,回答问题。

材料一: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(公元400-1998年)

材料二:19世纪下半叶,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。……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.4%,1923年至1936年为8.7%

——摘编自刘佛丁《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》

材料三:1921-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(%)

材料四: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,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,-----到了1920年,工业产值增加到54.27亿元,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.1%提升为23.8%-----需要指出的是-------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920%,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,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。 ——摘自杨德才《中国经济史新论》

(1)据材料一,比较并指出A、B、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。

(2)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(不考虑人口因素)。

(3)据材料二、三,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。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,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,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。

(4)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,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。

已帮助 499 人解答此问题

试题答案

(1)

A段:中西大致保持一致,走势相对平稳,中国略高于西欧。

B段:中国稳定不前,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。

C段:中国总体下降,西欧加递上升。

(2)

中国:自然经济为主;君主专制统治强化;重农抑商、闭关锁国政策,思想文化专制。

西欧:商品经济发展,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;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;海外贸易、殖民扩张与掠夺;民主思想发展。

(3)

特点: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;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。

原因: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,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;落后的社会制度;动荡的社会环境;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。

(4)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;加强区域台作,顺应全球化潮流;重规科技创新、理论创新;重视教育,提高国民素质等。

试题解析

解析已在路上飞奔,马上就到!

少年,再来一题如何?
相关试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