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 收起筛选 ↑

试题详情

37.阅读材料,回答下列问题。

  材料一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地的高山区,性喜冷凉,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。高产并富有热量,等同同样种植面积的水稻或玉米的3-4倍,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。

  材料二 马铃薯在欧洲有“第二块面包”之称,曾经极大地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。爱尔兰是欧洲最早引入和广泛种植的地区之一,当时的爱尔兰人每年有10个月靠马铃薯和牛奶过活。图1为爱尔兰位置示意图。然而,1845年爱尔兰的马铃薯田遭受枯萎病的侵袭,造成连续几年的空前大饥荒。导致马铃薯腐烂的霜霉病来源于一种真菌,这种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发育,靠风或水携带自己的孢子来繁殖。

  材料三 2015年,中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,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、面条、米粉等主食。马铃薯营养丰富,加工用途多,产业链条长。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、西北、内蒙古和东北地区。图2为我国“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”。

(1)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,综合分析爱尔兰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条件。

(2)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分析大饥荒产生的地理原因。

(3)请以西南山区为例,谈谈在该地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的依据。

已帮助 586 人解答此问题

试题答案

(1)爱尔兰纬度高,气温低(地温低),不适宜谷物作物的生长;或纬度高,气温低(地温低),马铃薯性喜冷凉;土壤贫瘠,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;马铃薯单产高,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;气候冷湿,马铃薯热量足(富有热量)。

(2)自然:多雨的气候,真菌容易繁殖;借助西风、洋流,疾病更容易扩散;

社会:(粮食品种单一)种植结构单一,抵御灾害的能力偏弱;人口增长,粮食供给不足;农业技术条件水平低下。

(3)能够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;西南山区自然条件适合马铃薯种植;可以解决落后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;马铃薯主产区,产量大,原料充足;发展加工业,增加就业机会;延长产业链,有助于增加土地效益,脱贫致富。

试题解析

(1)爱尔兰人把马铃薯作为主粮的条件:1.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合马铃薯生长。例如:爱尔兰纬度高,气温低(地温低),不适宜谷物作物的生长;或纬度高,气温低(地温低),马铃薯性喜冷凉;土壤贫瘠,马铃薯对土壤的适应性强;2.马铃薯能满足当地人对食物的需求条件。马铃薯单产高,能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;气候冷湿,马铃薯热量足(富有热量)。

(2)大饥荒产生的地理原因:自然原因,根据材料二“1845年爱尔兰。。。。。。孢子来繁殖”以及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可得出结论:多雨的气候,真菌容易繁殖;借助西风、洋流,疾病更容易扩散;社会原因,从材料二“马铃薯在欧洲有。。。。。。靠马铃薯和牛奶过活”可分析出:(粮食品种单一)种植结构单一,抵御灾害的能力偏弱;人口增长,粮食供给不足;农业技术条件水平低下。

(3)在西南山区大力推广马铃薯种植及加工的依据:1.自然条件适合马铃薯生长。2.从“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、西北、内蒙古和东北地区”得出, 马铃薯主产区,产量大,原料充足。3.从“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、面条、米粉等主食”判断,可解决落后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。4.从“马铃薯营养丰富,加工用途多,产业链条长”可知,发展加工业,增加就业机会;延长产业链,有助于增加土地效益,脱贫致富。

少年,再来一题如何?
相关试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