↑ 收起筛选 ↑

试题详情

【选做题】本题包括A、B、C、D四小题,请选定其中两题,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。若多做,则按作答的前两题评分。

A [海洋地理]中国在夏威夷东南方海底区域(东北太平洋C-C海区)拥有一块多金属锰结核资源采矿区。图19为夏威夷群岛部分岛屿岩石年龄及东北太平洋C-C海区位置示意图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。

(1)按照成因分类,夏威夷群岛是( )岛。

(2)夏威夷群岛位于( )板块,该群岛所在地区板块运动方向是( ),判断理由是( ) 。

(3)夏季,与夏威夷群岛所在海域相比,太平洋西岸同纬度海区海水盐度较低,原因是

( )、( )。

(4)东北太平洋C-C海区海底地形为( ),该海底地形特点是 ( )。对我国而言,该海域属于( )(填写序号)。

①领海

②毗连区

③经济专属区

④公海

B[城乡规划]图20为某城市现状图。在河流水文站50年的观测记录中,两次大洪水水位分别达到96m、93m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。

(1)该城市若规划合理,则盛行风向最可能是( ) 。

(2)M地作为商业中心的优势是( )。

(3)在甲、乙、丙、丁4地中,应优先选择( )进行房地产开发,理由是( ) 、( )。

(4)拟在B处修建一座大桥,其对城市的影响是( )。

(5)拟在S处建一大型仓储物流中心,有利条件是 ( ),不利条件是( ) 、 ( )。

C[旅游地理]图21是京沪高铁及沿线主要旅游城市示意图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。

(1)按世界遗产分类,甲属于( ) ,其最核心的旅游资源价值是 ( ) 。

(2)在高铁沿线景区中,游客倾向于选择世界遗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( )、( ) 、( )。

(3)游客为获得泰山日出的最佳观赏效果,应注意选择( ) 、( )。

(4)节假日期间,泰山景区游客众多,形成“爆棚”现象,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是( ) 。

D[环境保护]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,如1934年出台了“泰勒放牧法”,1935年出台了“水土保持法”等,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图22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。

(1)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( )。

(2)20世纪30年代,美国中西部春季“黑风暴”频发,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( ) ( )。

(3)“泰勒放牧法”和“水土保持法”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( ) 。

(4)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( ),针对我国国情,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( )等措施。

已帮助 728 人解答此问题

试题答案

A[海洋地理]

(1)火山

(2)太平洋 由东南向西北(由东向西) 岛屿岩石年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老

(3)太平洋西岸正值雨季 河流淡水注入多 夏威夷群岛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,降水较少,蒸发旺盛(任答2点)

(4)洋盆 地形平坦 ④

B[城乡规划]

(1)西风(西南风)

(2)通达度高 位于商业活动集聚区(任答1点)

(3)甲 地势较高 可用地面积广 远离工业区(任答2点)

(4)加强河流上游两岸联系 缓解市区交通运输压力 促进桥北发展(任答2点)

(5)铁路运输便利 距离商业区近(任答1点) 地势较低,受洪水威胁 与工业区联系不便C[旅游地理]

(1)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价值

(2)知名度高 旅游资源质量好 旅游接待能力强

(3)最佳观赏位置 最佳观赏时机(时间、天气状况等)

(4)破坏旅游资源 造成环境污染 产生安全隐患 破坏旅游基础设施扰乱社会秩序(任答3点)

D[环境保护]

(1)总体呈下降趋势(先缓慢下降,后快速下降,再缓慢下降)

(2)春季多大风 天气干燥 生态环境脆弱(任答2点)

(3)限制土地过度开垦 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有效保护草地资源

(4)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(任答1点)

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技术手段 宣传教育(任答2点)

试题解析

解析已在路上飞奔,马上就到!

少年,再来一题如何?
相关试题